:::

別把永續報告書當作文比賽

2024/8/2 下午 12:00:00 王嘉緯

工商時報

文/王嘉緯 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

時序邁入8月,距離上市公司申報永續報告書的截止期限,已經剩不到一個月,不禁令人引頸期盼今年會呈現出何種樣態。近年由於政策規範趨於嚴格,加上全球ESG浪潮推波助瀾,國內永續報告書數量快速增加,卻也同時湧現良莠不齊、內容失真的爭議,因而被譏諷為永續作文大賽。但切莫因此就忽視其重要性,事實上永續報告書可以協助企業掌握市場永續趨勢,藉以重新思考永續策略重點及ESG推動目標,有助於公司永續政策更聚焦。

2023年永續報告書成長近3成

國內永續報告書出版數量,根據CSRone最新統計,在2023年首次突破千本,跟前年相比增加幅度更將近3成,創下史上新高。主要原因即在於主管機關不斷擴大永續報告書之編製公司範圍,金管會2020年公布的「公司治理3.0-永續發展藍圖」,即已要求資本額達20億元之上市櫃公司編製;去年發布的「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」,更進一步規劃自2025年起編製永續報告書對象,將擴及至20億元以下之上市櫃公司。

面對為數眾多且內容琳瑯滿目的永續報告書,如何快速掌握各家重點?箇中關鍵就在每本報告所揭露的重大主題,而這其實正是各公司永續政策的核心。比如石化業較側重碳排、有毒物質處理,但銀行業則較強調普惠金融、資安個資,兩者顯然差異甚大。《哈佛商業評論》2022年的一篇研究就指出,企業主在決定報告書框架時,不僅得考慮報告書的受眾範圍,還得深思與自家公司攸關的永續課題有哪些。

這也是為何全球最多組織採用的揭露架構GRI準則,載明企業編製永續報告書時,需評估哪些重大主題會在經濟、環境、社會及人權等面向帶來顯著衝擊。公司再針對辨識出來的重大主題,提出具體回應方針與行動方案,並設定目標及績效指標追蹤落實情形。換言之,企業可透過重大主題的鑑別,找出永續發展策略規劃之具體依據,再納入公司經營決策與管理制度,以逐步達成永續目標。

當然,不同產業或企業的ESG重大主題也許不盡相同,但如何因應氣候變遷風險、減緩或調適暖化問題,實為現階段永續資訊揭露之共識。實際上,金管會已規定2024年上市櫃公司年報需揭露氣候相關資訊,其中關於溫室氣體之盤查及確信,則是按照「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」依產業及規模差異分階段揭露。尤其去年才發布、預計2026年開始接軌的IFRS永續揭露準則第S2號,框架儘管仍與TCFD一致,但不論是溫室氣體排放需包含範疇三,抑或是氣候風險的情境分析,執行難度皆比現行規範要來得高,建議及早準備應對。

以永續決策為先 不能只挑愛說的說

另一值得持續關注的重大環境議題,應當是自然資源保育,世界經濟論壇(WEF)《2024全球風險報告》所列舉的前五大長期風險,超過半數來自於自然環境衝擊,包括生態系統崩潰、生物多樣性流失與自然資源短缺。是以,要求企業評估並揭露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及對業務的影響,進而將其列入公司永續策略考量,將是不可逆的潮流。國際間也已陸續揭櫫適用準則,例如沿用TCFD相同架構的TNFD;國內目前雖尚未頒布強制性規定,但亦有14家企業自願先行,涵蓋產業從金融、半導體到消費性產品不等。

除了重大主題的質性描述之外,永續報告書結合量化指標,讓使用者得以經由數據進行比較,為近期必須特別留意的課題。對此,金管會將自明年起,推動上市櫃公司參考SASB準則依產業別揭露永續指標。蓋SASB準則尤其強調量化指標之利用,使揭露數據具備可比較性,譬如電子零件業者需答覆有害廢棄物回收率、產品召回數量等提問。希望藉此讓永續報告書不再被詬病「只挑愛說的」、「只選好的講」,逐漸擺脫公關包裝的刻板印象,成為企業永續決策之必備工具。

到頂部
搜尋